美國大選結果出爐前,美菲關係正處於“蜜月期”。
然而,美國易新主,不喜“拉幫結派”的特朗普捲土重來,菲律賓總統馬科斯幾乎嗅到一絲不尋常氣息,動作加速起來。8日,馬科斯正式簽署所謂“海洋區域法”和“群島海道法”,南海緊張局勢再度加劇。
這兩個法是什麼?
所謂“海洋區域法”,是將中國黃岩島和南沙群島大部分島礁及相關海域非法納入菲方海洋區域,妄圖以國內立法形式固化南海仲裁案非法裁決。所謂“群島海道法”則是允許菲律賓在群島指定海道和空中航線,外國船隻和飛機需在其監管下通過。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8日指出,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具有充分的歷史和法理依據,符合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不會因菲方“海洋區域法”的出台受到任何影響。南海仲裁案所謂裁決非法、無效,中方不接受、不承認,反對且不接受任何基於該裁決的主張或行動。
為何馬科斯在特朗普上台後便急推“兩法”?
中國南海研究院世界海軍研究中心主任陳相秒9日對香港中通社表示,所謂“海洋區域法”納入南海仲裁案所謂裁決,用政治操作為該法背書。該法亦枉顧爭議,單方面將所謂“卡拉延島群”列入菲領土範圍,將菲律賓海岸向外200海里範圍的海床、底土、人工構造都劃歸菲方所有,明顯侵犯中國主權,不符合公約。所謂“群島海道法”完全按照菲方利益需要編製所謂國際通行海峽,幾乎封死了所有菲律賓群島的關鍵水道,干擾了航行與飛越自由。菲方會依據“兩法”大肆擴大海上單邊行動。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兩日後,馬科斯就急推“兩法”,凸顯其焦慮。他擔憂特朗普上台後削減援助,或利用未來兩個月美國權力交接窗口期,加快推動單邊行動。
那特朗普的南海政策會與拜登不同嗎?
事實上,美國使用“印太”概念始於特朗普任內。2017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訪問亞洲期間正式提出“自由開放的印太”概念,同年12月美國發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以“印太”取代“亞太”,使印太戰略正式上升為美國的地區戰略。
特朗普時期,印太戰略沒有形成完整體系,且特朗普長期奉行“美國優先”和孤立主義,對於美國的盟友來說,特朗普的不可預測性也為美國與盟國關係帶來不確定性。但拜登上台後,延續特朗普政府的做法,有意渲染中國威脅論,更加重視盟友和夥伴的作用,以外交、經濟和軍事等多種手段推進印太戰略。因此,近年來,美國修複與印太盟友關係,增加地區“小多邊”體系間的聯動,拓展美日韓、美菲同盟,還推動美日印澳“四邊對話”機制。
特朗普勝選後,韓國總統尹錫悅與特朗普通電話,表示希望韓美今後也能基於同盟關係,在安全和經濟等所有領域保持緊密合作。馬科斯也期待同特朗普在廣泛議題上合作。不過,外界普遍認為美國的一些承諾可能跳票。
(香港中通社圖片)
陳相秒分析,特朗普的南海政策不會有大變化,但會微調,向低成本高效益方向發展。如對在菲律賓的基地建設、海上巡邏執法等援助會變少,但或會推進菲律賓提起二次仲裁,頒布相應法案牽制消耗中國。“拜登政府強調戰略性威懾,包括部署中程導彈系統、建設新基地,都屬巨額投資;特朗普政府或會看重短期效益,強調戰術行動,如通過航母核動力潛艇、轟炸機及偵察設備對中國進行抵近偵察,開展軍事脅迫行動。”
“未來南海局勢仍會按既定方向演化。”陳相秒認為,美國在南海利益結構較固定,主要是維持霸權,牽制消耗中國,戰略結構也較固定,采取代理人策略。此外,美國在南海的外交也已初步形成依靠菲律賓、越南等雙邊合作夥伴國及盟國構成的小多邊戰略布局結構。但鑒於特朗普上台後或進行抵近偵察,增加商業手段等,且馬科斯將身段放得極低,或迎合特朗普需要的打手角色,使得南海形勢依然維持緊張狀態。
南海的風浪看來是難以平息。不過菲律賓若一意孤行,擦槍走火,“實用主義派”商人特朗普願不願意挺身而出,做賠本買賣,可就難說了。